瓶阀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瓶阀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幼无所依的心理之困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11 18:21:05 阅读: 来源:瓶阀厂家

【健康讯 2016年6月14日】健康资讯频道为您提供全面健康资讯,用药知识等健康相关资讯,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健康资讯,为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!

样本调查

贵州,煎茶镇,几个孩子挤在床上看电视,奶奶在一旁守着,爷爷则在地里干着农活。千里之外的深圳,孩子的父母正努力工作,并忍受着思念之苦。劳动人口外流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,在这个山区小镇显得尤为典型。

放眼至贵州全省,留守儿童群体数字已达百万之众。相对于其他常见问题,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更让当地教育官员忧心。缺乏父母陪伴的童年,也许会带来一生的阴影。

最怕开家长会

上午9点半,电视里正放《封神榜》,王双燕姐弟仨与另外两个小伙伴共5个孩子挤在床上目不转睛看电视。下午5点,电视里放《小鱼儿与花无缺》,小伙伴回家了,双燕的弟弟志智趴在床上看,妹妹冰冰则在旁边凳子上看。爷爷在地里干农活,80岁的奶奶在家守着看电视的孩子们。一整天,几个孩子没怎么离开过电视,或躺或坐地变换着姿势。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,许多孩子的暑假都是这么度过的。

德江是铜仁市辖县,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,地处武陵山、大娄山交会处。煎茶镇算是德江县20个乡镇中最发达的一个。因当地没什么经济作物,工厂也极少,许多劳动力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。王双燕的父母已在深圳工作12年,每年回家一两次,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。

双燕的爷爷今年77岁。老人此前曾在深圳坪山打工8年,给人看果园。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。大儿子在家种地,老二和老三都在广东打工,他们“包干”赡养两个老人。王双燕的爸爸即是老三,负责赡养母亲。“三个孩子读书,他每月寄回千把元,四个人生活,每人才200多元。”王爷爷说,还好平时吃的大米是自己种的,基本不用钱。

王双燕的家是一栋5层高的楼,外观看着气派,进去却家徒四壁,连墙也没粉刷,到处裸露着青砖。空荡荡的楼房里,只有负一楼和一楼装有玻璃窗作为厨房兼老人孩子的卧室,其余楼层都只有墙壁。

13岁的王双燕是个秀气的小女孩,在煎茶中学读初一,成绩中等。2岁时,双燕跟爸妈在深圳呆了一年,住在梧桐山脚下的农民房里。3岁回来后就再也没有来过深圳。父母一般过年才回老家一次,每次呆上个把月。

“想爸爸妈妈时,就打电话给他们。”双燕说,以前一个星期打一次,现在差不多天天都打,姐弟仨每人聊一会,每次电话至少聊上半小时。“和妈妈聊天多一些。”双燕说,大概就是聊聊成绩怎么样,班上排第几名这些。

对王双燕来说,最难过的时候是学校开家长会。“那些父母在家的学生感觉好像很骄傲的样子,而那些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就觉得特别生气。”王双燕说,每次开家长会都是爷爷奶奶去,她很羡慕那些父母在家的学生。

平时上学,姐弟三个都在学校吃饭,只有周末回家跟爷爷奶奶一起吃。姐弟仨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,所幸家离学校并不远。双燕是个勤快的孩子,尽管才13岁,但家里的活基本都会做。在家时,她会洗自己和弟弟妹妹的衣服,还会帮奶奶做饭。冰冰今年11岁,志智9岁,分别读小学四年级和三年级。“我有时会检查弟弟妹妹的作业,但他们都会藏起来不让我看。”双燕说,作为姐姐,她好像还没树立什么权威。

沉默的“小家长”

与有爷爷奶奶陪伴的王双燕相比,同在煎茶中学读初一的王娇娇则更为孤独。从10岁开始,娇娇的父母就在深圳打工,留下她带着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在老家生活,至今已有5年。外婆、奶奶也曾带了他们1年多,但后来外婆回家带自己孙子了,奶奶则到惠州帮叔叔带孩子。自此,王娇娇便成为“家长”,带着妹妹王莎莎、王毅娜和弟弟王林康生活,那时他们分别是8岁、7岁和5岁。如果说还有大人带的话,就是住在附近的小姨受娇娇妈妈之托,用父母每月寄来的三五百元偶尔来给他们添件衣服、给点零花钱。

“没办法,能自己求生活就自己求了,平时也管不了那么多。”最近刚从浙江打工回来的父亲王德高说,他一般一年回家一次,妻子陈友维在深圳宝龙工业区打工,平时也是一年回家一次。这几年因为晕车、身体不好,已经两三年没回来了。

娇娇扎着辫子,腼腆,不懂如何自我表达,聊天时多低头脸红默不做声,只是对弟弟妹妹的捣乱偶尔嗔怪一声。虽然她“当家”很辛苦,但面对“爸爸妈妈出去打工好,还是留在家里好”的问题,她还是低声回答“出去打工好”,因为“可以挣钱供我们读书”。

几个孩子平时都在学校吃饭,周末才在家吃。娇娇买菜,炒菜,13岁的妹妹王莎莎做饭。娇娇说,弟弟妹妹也有不听话的时候,她也会行使“家长”的权力揍他们。因为平时没有人辅导学习,他们学习都不算好。

王娇娇的家在煎茶镇上一个胡同里,三层楼,破旧的灰黑色大门。正对大门是客厅兼厨房,除了一台电视几张凳子外,没有什么家具。后面里间是孩子们的卧室,后墙外堆满了方便面袋、塑料盒等各种生活垃圾。除一楼有点家私外,楼上都是空墙壁,甚至连门窗也没有。王德高说,楼建好3年多了,至今还欠3万元。

王德高从1997年起就在深圳坪山帮人看果场,每月工资不到千元。去年8月,他听同乡说浙江打工挣钱多,便跑去打零工,但也没挣到什么钱,便回家了。尽管如此,王德高说,留在煎茶更没出路。“没技术,做建筑出苦力,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才挣几十元。”王德高说,现在家里的4亩地早已没人种,准备过段时间再回深圳。

校方的担忧

像王双燕、王娇娇这样的留守儿童,煎茶中学有千余人,约占全校学生的40%。如果算上父母一方在家的,这一数据则至少翻倍。父母外出,留守在家里的孩子更多把学校当成家,而学校承担了远超职责范围的事务。煎茶中学校长杨飞曾专门撰文《煎茶中学管理中的困惑》,将“留守儿童的管理”列为一大问题。

“老人往往只管孩子的生活和吃饭,也不管学习及学校安排的任务。”杨飞说,在外打工的家长只是拿钱给孩子,高中部多数学生手里都有一张银行卡,父母每月给他们汇钱。

杨飞说,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自感没有尽到陪伴孩子的责任和义务,试图从经济上予以补偿,“父母或许不知道,这些只能保证他们吃穿用度,而他们的心理需求父母根本不了解”。或许正是抓住了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,有些学生成绩不怎么样,就知道在街上吃喝玩乐瞎晃悠。甚至还有些不诚实的学生找各种理由向远在外

上海接口

长沙三线六桥低平板半挂车

福建复印机粉盒

武汉棉褥